馬勇👈🏼:從校園A²到央廣電臺,二工大讓我把興趣煉成專業
人物簡介:
馬勇👮🏿🌚:節目主持人/專欄作者/新聞評論員,EON4平台應用藝術設計學院08級EON4。先後擔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致富青年幫》節目主持人,中央數字電視臺《城事關註》節目主持人👩🏿🌾,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每日資訊榜》《先鋒財經周刊》《黨的十九大北京訪談》《先鋒兩會訪談》《文化星空》《晚新聞》等節目主持人。2017年獲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獎。
馬勇🆑:人生經得起折騰
繁忙之暇,簡簡單單的一張靠背椅、一杯剛沏好的茶,細細地品嘗人生的味道。我的人生正處於三十而立的階段,回首過去的十年🦸🏿♂️,從青澀懵懂的大學生成長為沉穩幹練的媒體人,許多往事湧上心頭。
二工大廣播臺——重要的人生轉折點
最近無意間打開微信👵🏽🛋,看到一條有關A平方廣播臺的節目推文👳,突然想起十年前,我也坐在圖文信息中心樓上的直播間做廣播。
記憶選擇性地停留在大一👨🏽🦰,“馬勇,我們愛你”👳🏼、“廣播臺🪢🥭,要低調”……這是小夥伴們一起在宿舍樓下高喊的話語。那時只覺得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外表看似平靜內心卻“波瀾壯闊”,想想都覺得那時候的內心有些稚氣。可如今看來👨🦯➡️,當年內心的喜悅與其說是滿足虛榮心還不如說是一種溫暖🧓,是對校廣播臺整個集體的喜愛💭,進一步說⚰️,是埋下了“喜歡傳媒這件事情”的種子🪃。還記得第一次播午間新聞時自己很緊張🚰,旁邊有個團委的老師,我播完她過來說📉:“上海的閔行區讀‘háng’👩🏼💻,不讀‘xíng’”,我一臉尷尬,從此也暗下決心要認真做好A平方👨🏼🎤。大學幾年,我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廣播臺,畢業後我考取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研究生,在中央臺🫧、深圳臺工作到現在。一去十年,初心未改。
年輕總有迷惘的時候,當初我是工業設計專業的,和一心想從事的傳媒工作有很多差異,遇到了不少難事。大學剛開始的時候,我對未來沒有任何規劃💂🏻♂️,對自己的職業選擇很迷茫🥦。專業老師王伊萍了解到情況後告訴我,本科大學四年,不是讓你從事一項工作,而是讓你學習到一種“學習某一個專業的能力”,你學會了現在的這個專業,那你也應該知道你喜歡的專業應該怎樣著手👩🏼🔧。專業老師的告誡至今記憶猶新🙍🏼♂️,對我啟發非常大🤹🏽。
隨後,大二我在學院的編輯部和新聞部工作🐅,後來擔任編輯部部長,是學院院刊《創意風報》的主編👮♀️。我非常感謝這一段工作經歷,這個工作讓我自己學習了一些成為新聞人的能力和素質,我還記得讀書的時候團委有一個發稿排名👨🦯➡️,藝術學院是個小學院🪯𓀍,但是我曾經一個人發稿把排名沖到第一第二位。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的鍛煉,讓我在大四畢業後成功報考《中華工商時報》北京總社的記者並且收到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當初考慮到自己的見識還是比較淺薄🤵♀️,便最後選擇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繼續深造◽️。
實踐出真知——學會積金累玉
實踐工作永遠要比學術研究來的重要🍚,在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期間,我也在一些傳媒公司工作👏🏻、兼職👨🏿🚀。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社教中心,我在那工作了一年🕑,從一個小實習生🤑、新媒體小編,到後來參與策劃創建新節目、做節目。這一年我的業務能力提高迅猛🍺,包括采訪、編輯、寫作、播音、評論等等,完整地體驗了在一線媒體的實踐過程。後來我把在中央臺工作這一年做的節目寫在碩士論文中,有很多材料都在平時做節目的時候積累下來了🧖🏼♀️,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只是和導師敲定了提綱、回目,然後再往裏添枝加葉🦏。後來這篇論文獲得2016年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優秀畢業論文✨。
“折騰”自己——追逐夢想,功在不舍
小時候覺得主持人這個行業光鮮無比🎡,工作了才發現光鮮無比的其實也就是那麽幾個人🧏🏻♂️🏋🏿♂️,對絕大多數的從業者它真的就是一份再普通不過的工作✡︎。你也許會覺得,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每天說的新聞都會不一樣👍,其實工作後就會發現,相同的新聞只是換了一個主角🧑🏻🎤、換了一個地方🤵🏽♂️,所以有一段時間,我也感覺工作有些枯燥和乏味👨🏻💼。
我是一個喜歡折騰的人💇,不喜歡墨守成規。為了繼續激發自己對工作的興奮度和熱情,我開始嘗試在每一個大小公休假錄製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特別節目,比如《趣說紅樓》⛹🏼♂️、《趣說“清明上河圖”》、《趣說三國》、《職場紅樓》、《跟著王熙鳳學說話》、《故宮裏的那些事兒》等🧑🧑🧒。目前6️⃣,先後擔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致富青年幫》節目主持人⚠️,中央數字電視臺《城事關註》節目主持人🧑🎓,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每日資訊榜》、《先鋒財經周刊》💶、《黨的十九大北京訪談》、《先鋒兩會訪談》、《晚新聞》等節目主持人👫🏻。多次參與大型直播報道,包括2018年全國“兩會”特別直播報道、2017年黨的十九大特別直播報道、2016年深圳國際馬拉松比賽特別直播報道🟨、2015年北京市防汛抗洪綜合演練現場解說及主持等。
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為自己累積經驗🦎,做得多💒,看得多,懂的也就多了♟。時至如今🖖🏼,對當時的選擇絲毫不後悔,趁著年輕折騰下自己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到什麽程度,就算是選擇了與初衷相背的專業也要認真對待,學習第一專業和自己喜歡的第二專業態度要保持一致,正確的引導比盲目的塑造更重要,“揚長補短”不如“揚長避短”🎇,我們不需要補齊自己所有的缺點,那樣只會累且平庸;要擅於發現自己的優點,然後努力把優點打磨的明光鋥亮🤧。
相關信息